“一拜哀思起,如披烽火光。浩气贯长虹,眠愁忧民殇。临泉颍水泪,月牙枣荫长。何以度英魂,他乡作故乡。”这是英烈魏野畴的曾孙女魏策策扫墓有怀,写下的一首诗。
魏野畴,1898年3月出生于陕西兴平一户农家。1917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受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影响,他开始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
1921年,魏野畴撰写了《中国近世史》一书,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释中国近代历史。
1922年,魏野畴再次来到北京,参与组织陕西旅京学生进步团体共进社,出版《共进》半月刊,任负责人,同时为《共进》撰稿。
1923年初,经李大钊介绍,魏野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春,应邀到榆林任教,在青年学生中广泛进行革命宣传。
1924年夏,魏野畴参与建立了西安市第一个青年团支部。
1925年,魏野畴在西安先后领导了驱逐军阀吴新田和反对教育界封建顽固势力的群众运动。同年秋,魏野畴参与组建共青团西安特别支部,担任特别支部委员;后参加国民党陕西省党部筹建工作。在此期间,他创办了《西安评论》,成为当时陕西宣传革命思想、促进革命运动发展的重要阵地,被誉为陕西“革命舆论的唯一指导者”。
1927年1月,国民联军驻陕司令部在西安成立,魏野畴任政治部副部长。2月,中共陕甘区委在西安成立,魏野畴任委员,负责区委宣传工作。7月,中共陕甘区委改为陕西省委,魏野畴任陕西省军委书记。此时,国民党四处悬赏通缉魏野畴,他在陕西已难以立足,省委同意他接受杨虎城的邀请,前往河南展开工作。
1928年1月,蒋介石派人打入杨虎城部活动,威逼其逮捕魏野畴等共产党员,遭到杨虎城拒绝。2月9日,魏野畴连夜召回70多名党员干部参加会议,会议通过了在皖北举行武装起义、建立豫皖平原根据地等决议,决定成立中共皖北临时特委,魏野畴任书记。
4月8日晚,阜阳起义因叛徒告密提前行动,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战斗非常惨烈。在敌人的重兵包围下,魏野畴仅率百余人突出重围,从阜阳转移到老集,但立足未稳又遭国民党部队包围。
魏野畴临危不惧,向敌人宣传党的政策,动员其弃暗投明。敌人佯装谈判,将魏野畴等人抓了起来。魏野畴与胡怀西趁深夜看守懈怠之机,咬断身上的绳索撤退。魏野畴考虑二人同时撤离目标太大,故让胡怀西单独转移,寻找组织汇报情况,自己留下坚持斗争。敌人发现后恼羞成怒,于4月10日凌晨将年仅30岁的魏野畴杀害。
为纪念魏野畴等烈士,永昭后人,当地政府在阜阳建立了革命烈士纪念馆,在王官集建立了“四九”起义纪念馆,在太和县草寺集修建了革命烈士墓和纪念碑,成为干部群众学习和弘扬革命精神的生动课堂。
(新华社西安5月23日电 记者李浩、张博文)
《 人民日报 》( 2018年05月24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