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鉴今 资政育人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精品图文回顾

1949年:激变的中国(上)
来源:《党史博览》2019年第10期  作者:徐秉君  点击次数:

                                                                   (图片)淮海战役: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

 

1949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注定将产生激烈巨变的年份。

随着1949年的第一声钟声响起,这个在19217月建党时只有50多人的中国共产党,用28年的不懈努力和浴血奋战,敲响了国民党蒋家王朝的丧钟。

19491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的题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献词中说:

“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

“一九四九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将要获得比一九四八年更加伟大的胜利。

“一九四九年我们在经济战线上将要获得比一九四八年更加伟大的成就。

“一九四九年将要召集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以完成人民革命任务为目标的政治协商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组成共和国的中央政府。”

这一时代激变,正在加速催产一个全新的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转战陕北——避敌锋芒赢得战略主动■

19466月,蒋介石调集其正规军总兵力的80%,共160万人,对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经过4个月(19467月至10月)的作战,人民解放军采取积极的运动战,虽丢失了105座城市,却歼灭敌人有生力量近30万人,发展壮大了人民武装力量,打破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19473月,国民党调集34个旅约25万人的兵力,在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的指挥下,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及陕甘宁边区发动重点进攻。为了避敌锋芒赢得战略主动,中共中央于319日主动撤离延安,开始转战陕北。

起初,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留在陕北,一个重要考量是牵制国民党军队的力量,鼓舞解放军士气,再就是不失时机地歼灭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从19467月到19476月,人民解放军在战争第一年度里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97.5个旅,连同非正规军,共歼敌112万人,取得了伟大的战绩。

转战期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陕北山沟里一个个小司令部指挥了气势恢弘的人民解放战争,彻底粉碎了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有力地推动了各解放区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从而为提前解放全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其间,中共中央根据整个战局及时作出新的战略部署:解放军主力转到外线去作战,以调动敌军回防,粉碎其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彻底破坏蒋介石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的图谋,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迫使敌人转入战略防御,改变敌我之间的攻防形势,将革命推向新的高潮。

到了1948年初,无论是西北战场还是华北战场,战局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西北野战军经过新式整军后,遵照中央军委关于转入外线作战的指示,采取攻城打援战术,在宜川、瓦子街地区一举歼灭胡宗南部主力1个整编军部、2个整编师、5个旅,共约3万人。西北战场上的空前大捷,使得陕北战场形势完全改观。中共中央留在陕北的目的已经达到。

华北战场,晋察冀野战军在平汉线发动攻势,先是攻克石家庄,完全控制了平汉铁路保定以南段,使晋冀鲁豫、晋察冀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接着又转移攻势,截断了平绥铁路,攻占运城、临汾,使山西阎锡山部完全处于守势。华北战局的变化,为中共中央机关的东移创造了安全可靠的环境。

随着战场局势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为了能更直接地掌握各个战场的情况,便于指挥作战,也为了中央领导能更及时地共同研究和决策新时期面临的重大问题,毛泽东同周恩来、任弼时等商议后决定在321日率中央机关和军委机关东移,前往河北省建屏县(后并入平山县)西柏坡,同中央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央工委”)会合。

■西柏坡——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在中国革命史上,西柏坡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它也被公认为革命圣地之一。

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是滹沱河北岸坡岭下一个极为普通的小山村,当时只有85户人家。在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期间,这里成为中央工委驻地。由于西柏坡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滩地肥美的自然条件,这一带曾被聂荣臻誉为“晋察冀的乌克兰”。

1948321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央机关东渡黄河,经晋绥解放区,于413日到达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在短暂停留后,毛泽东从阜平县花山村出发,于527日到达建屏县西柏坡,与中央工委和先期到达西柏坡的周恩来、任弼时等会合。

中共中央为什么会移驻西柏坡?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后,在329日至30日召开的枣林沟会议上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留在陕北,组织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简称“中央前委”)主持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工作;刘少奇、朱德等向华北转移,组成中央工委,担负中央委托的任务。随后,411日,又决定由叶剑英、杨尚昆等率中央机关大部分工作人员到山西临县,组成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央后委”)。

当时,对中央工委的选址,朱德的思路是“要选跟全国各地联系较为方便的地方,也就是交通比较畅通,却又不在大平原上”。刘少奇的想法是,要考虑到最后指挥大决战的适当位置。经过考察和比较,最后确定西柏坡作为中央工委的驻地。

在西柏坡,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虽然指挥所地处不起眼的小山村,却指挥全国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世界战争史上堪称奇迹的战略大决战。1948912日开始到1949131日结束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歼灭国民党军154万人,基本上摧毁了国民党赖以维持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奠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坚实基础。

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的新形势,迫切要求解放区进行土地制度改革,以调动广大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从而为走向胜利的解放战争提供持续的人力和物力支持。19477月至9月,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着重讨论土改和整党两大问题,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草案)》。其中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规定了彻底平分土地的基本原则等。随后,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各解放区广泛开展起来,得到广大农民的积极拥护。他们迸发出高涨的革命热情,不仅积极支前,而且踊跃参军,有力地推动了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

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后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不断解决随着胜利进程而出现的一些重大问题。在全国革命胜利已成定局的形势下,如何把战争胜利成功地转化为政治胜利,建设一个新中国,这是摆在党面前的一个更为突出的紧迫课题。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重大胜利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分析革命形势,判断社会发展趋势,筹划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19493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这是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取得全国性胜利前夕,中国革命处于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着眼于夺取全国胜利后的新形势,强调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适应工作重心的转移。这次会议强调,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转移到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使中国由农业国逐渐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渐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必须预防因为胜利党内可能滋长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和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西柏坡虽然时间短暂,但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最浓重的一笔。以至于多年后,周恩来还这样说:“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

■军事胜利——奠定夺取全国胜利的基础■

解放战争初期,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部队,坚决执行中央军委“以歼灭国民党有生力量为主”的战略方针,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各战略区部队都在运动战中歼灭了大量敌人,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19473月,国民党军大量有生力量被歼灭,战线过长和兵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迫使其停止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而改为对山东和陕北两个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

解放战争进入第二年时,人民解放军总兵力由127万人增加到195万余人,其中正规军由61万人发展到近100万人。随后,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各解放区部队先后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并把进攻的重点置于敌人兵力薄弱的中原地区。1947630日晚,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歼灭国民党军6万余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1948年春,由于战略任务转变,全军各部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任总司令,彭德怀任副总司令。

中原地区三路大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攻,初步形成了拥有3000余万人口的新的中原解放区,并展开中央突破,两翼钳制,内外线配合作战,形成了对国民党军全面进攻的态势。人民解放军由防御转入进攻,使中国革命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已发展到280万人,不仅积累了城市攻坚战的经验,而且具备了打大歼灭战的实力。为此,中共中央决定,用大约5年的时间(从19467月算起),从根本上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于是,中央军委决定,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就地歼灭敌人的重兵集团。随后,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相继展开。

1948912日至112日,东北野战军集中主力70万人,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进行了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全国的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原来预计5年左右夺取全国胜利的期限大为提前。

淮海战役是华东、中原野战军和华东、中原、华北军区部队各一部,于1948116日至1949110日,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决定性战役,是三大战役中历时最长、歼敌数量最多的战役。战役中,解放军投入总兵力60万人,国民党军投入总兵力达80万人,整个战役历时66天,歼敌55万余人,取得了以少胜多的重大胜利。这一胜利,解放了长江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进而直逼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治中心南京。

19481129日至1949131日,东北野战军、华北军区主力和地方部队共100万人,在北平(今北京)、天津和张家口地区,联合发起了平津战役。平津战役先是完成对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国民党军的包围,并歼灭了新保安、张家口和天津守敌,彻底切断了傅作义集团的退路,迫使其接受解放军提出的和平条件,进行改编。1949121日,双方达成关于和平解放北平问题协议。31日,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为代表的大规模战略决战的胜利,不仅消灭了国民党军的主力,而且从根本上瓦解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基础。与此同时,也奠定了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基础。

友情链接

郑州擎天近代中国研究国家档案局国史网求是网凤凰网国际在线中国青年网共产党员网光明网中国日报网央视网中国网新华网中国政府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网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网河南党史方志网

党史博览杂志社主办 Copyright © 2000-2018 中共党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党史博览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豫ICP备180120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