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炮火纷飞的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能战之师不计其数,但能获得光荣称号的却屈指可数,因此更加显得弥足珍贵。在所有光荣称号中,以如下9个被授予团以上部队者最为著名。
■力克鲁中堡垒,“潍县团”首获殊荣■
“潍县团”: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27师79团。
潍县位于胶济线中段,是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在山东腹地的重点设防城市,号称“鲁中堡垒”。潍县分东西两城,城防极其坚固,拥有以3道防线为主的大纵深工事;城墙高达10米,从上到下火力点密布;城墙之外,土城寨、护城河、布雷区、子母堡群、鹿寨、拒马、铁丝网等不计其数。由于工事坚固,潍县城防号称“固若金汤”。
1948年4月,在内线反攻的大形势下,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政治委员谭震林)把目光投向了潍县。鉴于潍县城防坚固,山东兵团对潍县攻坚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总计动员部队多达54个团,投入数量空前的893门火炮,明确由擅长攻坚的第9纵队担负主攻任务。
4月8日,山东兵团包围了潍县。之后,山东兵团陆续清除潍县外围据点,并大量挖掘隐蔽工事,仅第9纵队就挖掘构筑交通沟7.2万米,隐蔽洞2.3万个,地堡400余个。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山东兵团于4月23日黄昏,集中200余门火炮对潍县西城展开猛烈炮击。在一阵地动山摇中,第9纵队从北部发起猛烈攻击。第9纵队27师79团用连续爆破的手段,突破北门城墙,79团5连首先突入城内。潍县国民党军迅速展开疯狂反扑。为掩护后续部队入城,79团组织精锐力量,在城墙突破口与守军连续激战长达20个小时,其间双方使出全部手段,反复争夺每一寸城墙、每一尺阵地。在79团的顽强坚持下,解放军攻城部队陆续入城,于24日20时解放了潍县西城,之后又一鼓作气,解放了潍县东城。
潍县攻坚战标志着山东兵团的攻坚能力跃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在山东战场的反攻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为表彰第9纵队27师79团的赫赫战功,华东野战军授予该团“潍县团”光荣称号。这是解放战争中首次授予团级单位光荣称号。
■强攻“卧牛城”,“临汾旅”爆破建功■
“临汾旅”:晋冀鲁豫军区第8纵队23旅。
就在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发起反攻的同一时期,执行内线作战的晋冀鲁豫军区部队,把反攻利剑指向了晋南重镇临汾。临汾为晋南第一大城市,且是同蒲铁路南段的重要枢纽。
临汾城建在一个内高外低的大土丘上,状似卧牛,有“卧牛城”之称,地形特殊,工事坚固。据当地人传言,临汾城历史上从来没有被攻破过,连李自成也曾望城却步。临汾守军为阎锡山部2.5万余人,拥有各类火炮590余门,统归阎锡山的第6集团军副总司令兼晋南武装总指挥梁培璜指挥。
1948年2月,晋冀鲁豫军区专门成立了前方指挥所,由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徐向前担任司令员。在此之前,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已随刘邓和陈谢两路大军出击中原,因此能够用于进攻临汾的野战部队严重不足,仅有第8纵队、第13纵队等部共5.3万余人,各种火炮127门。
3月7日,徐向前指挥部队发起进攻,但由于火力不够、攻坚经验不足等原因,攻城作战屡屡受挫。为攻克临汾,徐向前两次调整攻城部署,并大规模采取坑道作业。
4月10日,双方以东关为中心展开激烈交锋。第8纵队23旅同时爆破3条坑道,炸开2个大缺口,乘烟雾登上城头,向纵深勇猛突击,11日上午攻占东关,取得了临汾攻坚战的一大突破。
在此之后,临汾守军继续拼死抵抗,并采取挖掘防御坑道,设置听音缸等手段破坏攻城部队的坑道作业。临汾攻坚战被迫进入坑道对坑道的极端艰苦阶段。临汾久攻不下,一些领导干部逐渐产生了放弃的想法。关键时刻,朱德对临汾攻坚战给予大力支持。他明确提出:“打临汾决不可自动放弃,更不可由后方下命令叫他放弃。”徐向前回忆说:“朱总司令的果决、信任和支持,给我们很大鼓舞。”
双方的较量持续到5月16日时,攻城部队全线构筑的24条坑道中有22条遭到破坏,只有第8纵队23旅的2条坑道成功避开深20米的防御外壕,挖到了城墙底部。两条坑道均长110米,分别装有黑色炸药6200公斤和黄色炸药3000公斤。5月17日19时30分,徐向前亲自向23旅下达爆破命令。伴随着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城墙被炸开了两个宽分别为37米和39米的大口子。爆炸的硝烟尚未散去,23旅即登上城垣,沿着城墙向北奋勇突击,迅速占领城池东北角。当日24时,临汾获得解放,梁培璜逃出城后被俘。
临汾攻坚战是解放战争中最艰难的攻坚战之一,前后长达72天,解放军总计投入约7万部队,伤亡1.5万余人,毙伤国民党军0.5万人,俘敌1.8万余人。单就伤亡数据而言,解放军竟然高达国民党军3倍,战役之惨烈可见一斑。坑道推进和炸药爆破是临汾攻坚战的两个重要特点,也是攻坚成功的重要原因,整个攻坚战总计消耗炸药5万余公斤,是辽沈战役消耗炸药量的2.6倍。
此次作战,第8纵队23旅多次在关键时刻决定战局走向,经报中央军委批准,由晋冀鲁豫军区前方指挥所授予“临汾旅”光荣称号。第8纵队23旅是解放战争中唯一获得光荣称号的旅级部队。
■挥师汉水,“襄阳特功团”人梯登城楼■
“襄阳特功团”: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17旅49团。
襄阳和樊城分立汉水南北两侧,合称襄樊,自古即为兵家要地。罗贯中写的120回《三国演义》中,有多达32回的故事发生在襄樊,李自成、张献忠也都曾攻打过襄樊。襄、樊二城中,襄阳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尤其易守难攻。东汉末期的名将孙坚曾攻克樊城,但最后却战死襄阳岘山。国民党军在襄阳设立第15绥靖区司令部,由蒋介石心腹康泽任司令官。
1948年7月7日,中原军区筹划已久的襄樊战役打响,桐柏军区司令员王宏坤为总指挥,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王近山直接指挥襄阳作战。王近山是中原野战军中的著名悍将,绰号“王疯子”,也是电视剧《亮剑》主角李云龙的原型之一。
从7月7日至10日,解放军对襄阳发动猛烈攻击,第6纵队17旅49团连续攻占琵琶山、真武山两处要点,但国民党军依靠坚固工事顽抗,解放军遭受很大伤亡,始终未能拿下虎头山和羊祜山两个主阵地。历史上,攻襄阳者必先攻山,解放军进攻南山失利,标志着襄阳攻坚战遭受重大挫折。在此期间,根据国民党军华中“剿总”总司令白崇禧的命令,樊城守军弃城向襄阳靠拢,解放军面临的形势因而更加严峻。
7月11日,王宏坤向刘伯承和邓小平报告攻打襄阳的情况,并提议重新考虑进攻作战。后经与王近山等人商议,王宏坤改变主意,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拿下襄阳。王近山决心打破历代兵家惯例,改变主攻方向,撇山攻城,直取西门:“城南高地与汉水之间,有一条狭长的走廊直通西门,虎头山、羊祜山主峰敌火力不能直接对它造成封锁。由于中隔琵琶山、真武山,敌人也不会倾巢下山反扑。若将攻城重点置于西门,利用已攻占的琵琶、真武二山,切断主峰守敌下山的通路,打通城西走廊,可一举直达襄阳西关。”
根据新的部署,7月13日,第6纵队控制了攻击西门的唯一通道——西关大石桥,继而采用近迫作业办法向前推进。15日20时30分,解放军对襄阳实施30分钟的炮火准备,21时整发起总攻。第6纵队17旅49团突击队在炮火掩护下,采用连续爆破方式将城墙炸开一个缺口,冲至城下架梯登城。
国民党军全力反扑,打断了登城梯,并以密集火力对解放军实施杀伤。排长李发科用肩膀架起人梯,在战友的拼死掩护下,将2名战士送上城楼。后续部队奋勇跟进,控制了突破口,并连续打退国民党军10余次反扑,主力部队趁机入城。双方激战至16日19时,解放军获胜,活捉康泽。
襄阳攻坚战是中原军区获得的一次重大胜利,也是王近山在解放战争中的得意之作,朱德赞其为“小的模范战役”。第6纵队17旅49团是役战功卓著,战后被中原军区授予“襄阳特功团”光荣称号。为了这一荣誉,第6纵队17旅49团付出了十分惨重的代价,团长苟在合在琵琶山战斗中踩响地雷牺牲,年仅34岁。(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