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多军民参加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通车典礼
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曾自豪地告诉来访的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的红旗渠。” 1956年,武汉长江大桥还在建设之中,国家又做出了在南京建设长江大桥以贯通京沪铁路线的决定。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施工是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进行的,而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施工全部由中国自主完成。
1960年6月,陈云、吕正操、朱德(从右至左)在上海观看南京长江大桥的模型
1960年1月,南京长江大桥正式动工。大桥的修建,跨越了“大跃进”、中苏关系破裂、“文革”等特殊历史时期。这些历史时期对于大桥修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大桥建设的难度。建设之初,由于中苏关系破裂,苏方撤走专家,并停止供应钢材,大桥建设一度陷入困境。国务院指示冶金部做出安排,要求“鞍钢要不惜代价生产出建造南京大桥所需钢材”。经各方艰苦努力,最终研制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桥梁钢,并于1963年11月在鞍钢正式批量投产。1960年9月主要工程江心桥墩动工时,大桥建设资金缺乏,建筑材料供应紧张,后又受“文革”影响,工程一度陷入瘫痪。幸而周恩来在关键时刻坚决支持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对建桥工人发出指示,不能停工,继续架设钢梁使铁路桥通车。
1973年12月,徐向前(前排左三)陪同尼泊尔国王和王后参观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三面红旗”的桥头堡设计方案是周恩来最终敲定的,“三面红旗”代表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周恩来指示,一定要红旗,而且要永不褪色。据曾经担任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局长的彭敏回忆:开始我们想得很简单,以为在瓷砖上涂上一层红颜色烧制,就会一劳永逸。可是,当我去江西景德镇一了解,才知道自有瓷器以来就烧不出鲜红色的釉彩。最终,经过反复讨论,选用了青岛出产的玻璃钢,保证了鲜红的颜色。
1975年11月,时任南京军区副政委的王恩茂(前排右三)与解放军三总部及南京军区领导在南京长江大桥上合影
1968年9月30日,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建成通车。12月29日,公路桥建成通车。南京长江大桥在很长时间内是国家的一个代表形象与骄傲。据不完全统计,南京长江大桥共接待过150多个国家的600多个代表团前来参观。
建设中的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的夜景
通过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的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