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鉴今 资政育人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国是春秋

邓小平与《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形成(上)
来源:《党史博览》2013年第6期  作者:陈东林  点击次数:

 

我们评价和纪念毛泽东,离不开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以下简称 《决议》)。这是在邓小平主持下起草的一个划时代的文献,奠定了全党全国对毛泽东评价的重要原则和坚实基础。经过40年的风云变幻,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决议》提出的原则和判断,像邓小平当时所讲的一样,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是推不倒、站得住脚的。


1981年6月27日至29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一致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中央决定先搞一个简单的文件进行尝试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如何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成为全党和全国关注的一件最大的事情。如何评价毛泽东晚年仍然坚持的“文化大革命”,又成为评价毛泽东的焦点。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语重心长地说:“‘文化大革命’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总要总结,但是不必匆忙去做。要对这样一个历史阶段作出科学的评价,需要做认真的研究工作,有些事要经过更长一点的时间才能充分理解和作出评价,那时再来说明这一段历史,可能会比我们今天说得更好。”因此,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对此有暂时放一放的想法。“对于‘文化大革命’,适当作为经验教训加以总结,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认识,是必要的,但是不应匆忙地进行。”

另一方面,三中全会为六十一人冤案和彭德怀、陶铸等人平反,提出要处理康生、谢富治的问题,已经揭开了否定“文化大革命”的盖子,不对毛泽东和“文化大革命”作出一个代表中央的结论,后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就难以顺利进行。如果这个结论作得不好,也会引起思想混乱和党内矛盾纠纷。因此,中央决定先搞一个简单的文件进行尝试。

1979年6月,中央决定,在10月建国30周年国庆时,由叶剑英代表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作一个讲话,对建国以来30年的历史,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一个总结性的评价。时间紧迫,起草任务落在了“党内一支笔”胡乔木肩上。

邓小平对起草国庆讲话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先后四次找负责人胡耀邦、胡乔木、邓力群谈话。9月4日,他对胡耀邦等指出:现在的稿子,对毛主席的地位、作用、贡献讲得太弱了。要使人们看了文章以后得出一个总的印象,我们的党和人们现在是在真正搞毛泽东思想,完整准确地学习、运用毛泽东思想,是真正将毛泽东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付之实现;无论如何不能叫人看了以后认为中国共产党已经否定了毛泽东。9月12日,他看过再次修改稿后说:“现在这个稿子,对毛主席讲够了,这样很好。”

9月29日,叶剑英代表中央在国庆3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这个讲话,得到了全党全国的初步认同。同时,由于时间紧迫和党内尚未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这个讲话又只是一个过渡、一个尝试和准备。讲话肯定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对毛泽东的错误没有任何直接点名批评,而是采取了省略主语的办法。讲话虽然通过批判林彪、“四人帮”实际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实践,但还没有在性质和理论上明确否定。

胡乔木对此作了说明:这是一个庆祝讲话,不是对过去30年作全面总结,那样的总结只能在另外的时间通过另外的会议,经过详细的讨论,作出正式的专门的文件。因此,国庆讲话以后,全党全国希望进一步作出正式历史决议的呼声更高。中央水到渠成地作出了决策。

10月30日,胡乔木、邓力群在北京西城区前毛家湾1号的毛泽东著作编辑委员会办公室,召集有关人员会议传达了邓小平同胡耀邦、姚依林、邓力群的谈话:中央常委研究,准备为明年五中全会、六中全会和后年十二大做准备工作。起草建国以来党的历史问题决议,现在就着手,明年底六中全会讨论通过。邓小平宣布,决议的起草工作在中央常委领导下进行,邓小平主持,胡耀邦、胡乔木、邓力群组织实施。胡乔木负责起草工作,邓力群负责组织和交流工作。他还说,有了国庆讲话,历史决议就好写了。以讲话为纲要,考虑具体化、深化。《决议》的起草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起草小组开始在西城区前毛家湾工作,后来搬到西郊万寿路新六所,一度还去过玉泉山。小组成员有袁木、龚育之、郑必坚、卢之超、郑惠、邵华泽、石仲泉、席宣、卫建林等,这些人后来都成为著名的理论家和党史专家。

《决议》起草历时20个月,较大的修改共9稿。邓小平在主持过程中,从确定总原则、设计结构到判断是非、修改文字都倾注了极大的精力,共作了13次专门的重要谈话和讲话,其中有9篇已经摘录收入《邓小平文选》。

▉邓小平一开始就抓住了《决议》“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

经过三个多月的讨论,根据胡乔木的设想,1980年2月,起草小组拿出了第一份提纲。提纲分五个部分,其中第三部分“文化大革命”和第四部分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是重点。邓小平看了提纲,3月19日第一次找胡耀邦、胡乔木等人谈起草小组的提纲。他说:我看了起草小组的提纲,感到铺得太宽了。要避免叙述性的写法,要写得集中一些。对重要问题要加以论断,论断性的语言要多些。当然要准确。

邓小平说:“中心的意思应该是三条:第一,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不仅今天,而且今后,我们都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第二条是对建国30年来历史上的大事,要作出公正的评价。第三条是通过这个决议对过去的事情作个基本的总结。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平反的决定传达下去以后,一部分人中思想相当混乱。有的反对给刘少奇平反,认为这样做违反了毛泽东思想;有的则认为,既然给刘少奇平反,就说明毛泽东思想错了,这两种看法都是不对的。必须澄清这些混乱思想。

邓小平指出,要正确地评价毛泽东思想,科学地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就要把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特别是今后还要继续贯彻执行的内容,用比较概括的语言写出来。同时他又指出,要对“文化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的错误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

4月1日,邓小平再次找胡耀邦等人谈话,补充指出两条:“总起来说,1957年以前,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是正确的;1957年反右派斗争以后,错误就越来越多了。”“讲错误,不应该只讲毛泽东同志,中央许多负责同志都有错误。……不要造成一种印象,别的人都正确,只有一个人犯错误。”

以后起草《决议》的过程证明,邓小平一开始就抓住了《决议》“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对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评价,而且有预见性地指出了要警惕两种错误倾向。

邓小平的决心使《决议》的起草圆满地解决了评价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关键问题。从面貌一新的第七稿开始,进入具体修改的最后阶段。胡乔木抱病修改了十天,又因为胆囊炎再次病倒住院。在医院里,他忍着剧痛坚持对稿子又修改了一遍。

根据邓小平的意见,7月3日,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胡乔木对起草中没有实现邓小平的要求,即举起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作出完整准确的解释,统一全党的思想,作了自我批评。随后,起草小组开了三天座谈会,胡乔木作了八次讲话。他给毛泽东思想总结了三条基本原则:一是实事求是,二是依靠群众,三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重写中,关于“文化大革命”部分,他总感觉写得不满意,就自己动手写,提出了一个“内乱”的新说法,解释说:“内乱”不一定是反革命,里面有反革命和叛乱的因素。对于毛泽东思想,他也提出了一个新说法:毛泽东晚年错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这就解决了批判毛泽东的晚年错误与同时肯定毛泽东思想的“互相打架”问题。

当时,有传言说,这个历史决议只是暂时维护团结用的,将来要翻案,要全面否定毛泽东。8月10日,邓小平同胡耀邦、邓力群谈话说:所谓有些人将来要翻案,无非是翻主席功过的案。只要我们把主席的功讲够了,讲得合乎事实,我看翻也不容易翻。至于他的错误,太明显了,但毕竟是第二位的,有这句话就行。邓小平还说,错误不止是主席一个人有。五七年反右,我就是个积极分子。“大跃进”,总理、少奇我们这些人也发热嘛,也相信亩产多少多少斤。现在宣传总理、少奇有神化的现象,我们不能宣传个人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

▉第三稿提交党内4000名高级干部讨论

9月10日,起草小组写出了第二稿,采取主要讲正确方面的写法,大大加强了正确评价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分量,起点有很大提高。印发各省、市、自治区负责人会议讨论再次修改后,10月作为第三稿提交党内4000名高级干部讨论。参加讨论的有省军级以上干部,老同志,党内有思考见解的专家。大体上分为四个组:

中直机关,大约350人,分8个组。

国家机关,大约450人,分16个组。

军队系统,大约400人,分11个组。

地方,大约3000人,每个省、市、自治区一个组。

当时在中央党校学习的学员大约1600人,也参加了讨论。

6月27日,邓小平看了第一稿后找胡耀邦等人谈话,一针见血地指出:“《决议》草稿看了一遍。不行,要重新来。我们一开始就说,要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现在这个稿子没有很好体现原先的设想。”他强调说,重点放在毛泽东思想是什么、毛泽东正确的东西是什么这方面。晚年错误要讲,但是要概括一点,要恰当。他还说,单单讲毛泽东的错误不能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一个制度问题。

参加讨论的老同志,有王震、薄一波、谭震林、李维汉、陆定一、刘澜涛、李井泉、韩先楚、陈锡联、黄火青等40多人。

讨论从10月中旬到11月下旬,进行了一个多月。随时集中反映有代表性的意见,写出各期简报上报中央,简报共写了1000多期。起草小组先分散在北京各组听取意见,然后到全国各地听取意见。

这是党内一次民主大讨论。气氛十分热烈,大家畅所欲言,出现了热烈的议论和争论,焦点集中在对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评价上。

“文化大革命”虽已过去几年,但有不少遭受打击和冲击的人的感情偏激,仍然沉浸在“揭、批、查”运动之中,一些被迫害致死干部的遗孀把讨论与平反冤假错案联系起来。加上还没有“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资料和研究论著,对过去的许多事件真相并不十分清楚,有些未经核实的传闻在会上散布后,也激起了不少情绪化的发言。因此,出现了一些对毛泽东严厉批判甚至否定的言论。

大多数人认为毛泽东功大于过。许多老同志以亲身经历说明,毛泽东的历史功绩是无人可比的。李维汉说,是谁第一个发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谁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是谁第一个打起了井冈山的红旗?是谁同教条主义斗争,创造性地把中国革命实践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只能是毛泽东!何长工说,毛泽东在解放战争时期,顶住了斯大林的压力,推翻了国民党政府,他在关键时刻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傅钟说,西安事变和抗美援朝战争前夕,形势错综复杂,都是毛泽东提出了正确的主张。阳翰笙说,有些人只看到“文化大革命”中自己“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忘记了毛泽东率领我们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功绩。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动摇。曾经被毛泽东错误定为“反党集团”成员、长期蒙受打击的黄克诚,专门就毛泽东的历史功绩写了一篇文章,真诚地阐述自己对毛泽东的高度评价,在讨论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江西省委的同志认为,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并非一点事实根据都没有,不能说是任意制造出来的,他在“文化大革命”中也是做了几件有益于人民的事。舒同认为,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主观愿望是好的,他重用林彪、“四人帮”是严重错误,但不能把错误全算在他头上。史纪言说,《五一六通知》、“十六条”、开除刘少奇党籍,都是党的会议通过的,其他同志也有责任,党犯了错误。

林默涵、赵易亚等认为犯错误是由于制度不健全及其他问题造成的,王明没有什么功劳,我们党作第一个历史决议也没有写他的恶劣品质。要从大局出发,避免把精力引到枝节上去。

还有些人认为,毛泽东思想里有很多错误,不是科学理论体系,不应当再提;把毛泽东晚年错误思想和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等于毛泽东个人的思想不代表毛泽东思想,在逻辑上讲不通。胡绩伟建议,十二大修改党章时,应该把毛泽东思想去掉,因为八大党章就没有提毛泽东思想。王若水说,如果我们开了这样一个先例,正确的算毛泽东思想,不正确的就不算,那对其他人可不可以这样?

多数人同意提毛泽东思想。有人从科学发展史上专门作了解释:为什么不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也算作毛泽东思想呢?这些同志不了解,在科学发展史上,凡是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理论”“主义”“定律”“学说”,都指他对某一科学的新贡献、新创造,不包括他的其他思想和言论。达尔文主义、康德主义、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都不包括达尔文、康德、黑格尔、马克思个人言行,就是他们的著作,也不一定都代表他们的主义和学说。王观澜说,说毛泽东违背了毛泽东思想,是不矛盾的,是实事求是的,区别开来很有必要。

起草小组成员在听取中对一些史实进行了澄清说明。如一位文化界的老同志质疑说:毛泽东取得领导权后,张闻天在延安时期为什么被撤销总书记职务,是不是“非法”?胡乔木特地查阅了研究文章,给他写信说明:1937年12月,根据共产国际的意见,中央书记处进行了改组,不再设总书记,由张闻天、毛泽东等数位同志组成书记处进行领导。胡乔木并就此事问了陈云,陈云也说这一段时期没有明确的总书记职务和名义,1941年后张闻天不再召集书记处会议,并不是到那时才不担任总书记。

讨论中的一些错误言论虽然是极少数,但言辞激烈,影响很大。

由于对前述问题存在着比较大的分歧,因此讨论中周扬、贺敬之、赵守一等不少人从维护党的团结出发,提出是否暂时不作这个决议了。理由是:对毛泽东的评价、写不写毛泽东思想,认识不统一,粉碎“四人帮”才几年,离六中全会只有几个月时间了,时间紧迫,也不能做一个妥协的混合物。担心仓促中作不好决议,引起争论,影响今后的建设,不如留待十二大以后去作。李一氓、焦若愚等认为,如果达不到统一思想的目的,决议可以暂时不对毛泽东评价,只对“文化大革命”作出结论。黄华、冯文彬等人则认为,这个稿子已经很好,决议不能再拖了,我国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不分清是非,就不能领导人民完成建设四个现代化任务。不拿出决议,国际上也会众说纷纭。而且,老一代革命家还健在的时候,作这个决议最有利。他们转述叶剑英的话说:要抓紧啊,老同志一天比一天少了,要有紧迫感。

友情链接

郑州擎天近代中国研究国家档案局国史网求是网凤凰网国际在线中国青年网共产党员网光明网中国日报网央视网中国网新华网中国政府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网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网河南党史网

党史博览杂志社主办 Copyright © 2000-2018 中共党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党史博览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豫ICP备180120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