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在党的领导下,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大干10年,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在太行山上开凿出蜿蜒曲折的希望之渠,于悬崖峭壁之上汇聚起浩浩荡荡的幸福之水,不但解决了沿线人民千百年来渴盼的吃水灌溉问题,而且也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是林县人民在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扶持为辅”原则的基础上修建的,因此突出表现了自力更生的精神。当年修建红旗渠,既面临工程量浩大、 施工环境恶劣的种种挑战,又需要解决资金缺乏、物资缺乏、技术缺乏的重重难题,甚至还遭到一些人的质疑和冷嘲热讽。面对红旗渠建不成、修成后水引不过来的风险,县委书记杨贵顶住各种压力,带领全县人民坚决打赢了这场硬仗,表现了共产党员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的精神。红旗渠工程规模较大,参加施工人员众多,如果不是全县各个地方、各个单位都以大局为重,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以及全国有关部门和驻地部队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各级水利部门及工程技术人员和山西省干部群众的大力帮助,就难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展,所以,同样突出表 现了团结协作精神。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无论是受益地区还是非受益地区都不计较局部利益得失,为红旗渠建设贡献力量,特别是81名施工人员为红旗渠建设献出了宝贵生命,集中展现了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红旗渠精神依然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依然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宝贵精神财富。
1958年11月1日,毛泽东接见林县县委书记杨贵
林县县委书记杨贵走在修渠队伍的最前头
为了早日把水引过来,林县人民不论男女老少,不论采用何种工具,大家齐心协力,
仅用一个月就把上万方石料运到了施工现场
两名工人腰系绳索在悬崖上往复飞荡执行凌空除险任务
红旗渠一干渠上的桃园渡桥是一座桥上走汽车、桥中走渠水、桥下过洪水的三用渡桥。图为人们
正在修建渡桥
林县人民庆祝红旗渠竣工通水
李先念为红旗渠所作题词“山碑”,铭刻在太行山山体之上